(St. Bartholomew)宗徒
圣巴尔多禄茂是耶稣十二位宗徒之一,原籍犹太加里肋亚省,他就是若望福音里的纳塔乃耳。若望福音第一章记载:斐理伯遇到纳塔乃耳,对他说:「梅瑟在法律上所记戴,先知们预报的,我们找着了,他就是纳匝肋的耶稣。」纳塔乃耳道:「从纳匝肋还能出甚么好的吗?」斐理伯说:「你来看吧。」耶稣看见纳塔乃耳走向他那边来,就指着他说:「看呀,这确实是一个以色列人,在他内毫无诡诈。」纳塔乃耳道:「你从哪里认识我呢?」耶稣回答他道:「斐理伯叫你以前,当你还在无花果树下时,我就看见了你。」纳塔乃耳答道:「辣比,你是天主子,你是以色列的君王。」耶稣答道:「因为我对你说了:我看见你在无花果树下,你就信;你要看见比这些更大的事。」耶稣又对他说:「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:你们要看见天开,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,上去下来。」
若望福音里的纳塔乃耳,就是本日瞻礼纪念的巴尔多禄茂。
耶稣复活后,在提比利亚湖畔显现给祂的门徒,圣人也是其中之一。
圣神降临后,巴尔多禄茂赴印度传教,劝化了许多异教徒归正。他又到亚美尼亚传扬福音,劝化了国王、王后和十二座城的人民信奉真教。国王的兄弟亚斯底亚执迷不悟,将圣人拘捕,把圣人的皮活活剥去,并将首级割下。
巴尔多禄茂的遗骸迎往里巴利岛,现在供列在罗马圣巴尔多禄茂堂。
根据四世纪圣教历史家欧瑟伯记述,圣柏德南到印度去,发现那里有许多人认识基督圣教,他们拿出一本福音给他看,这本福音是希伯来文的玛窦福音,那些人说:「这本福音是巴尔多禄茂宗徒带去的,他在那地方传教多年。」但是一部分人以为:四世纪时代所谓的「印度」包括阿拉伯、埃塞俄比亚、利比亚、巴底亚、波斯。圣柏德南到过的「印度」可能是埃塞俄比亚,或斐理士阿拉伯。但是巴尔多禄茂在亚美尼亚遇难致命,那是一般学者一致公认的。
(The Martyrs of Utica)
二五八年,迦太基教难惨烈,有三百位教徒,饱受种种酷刑。总督将石灰烧滚,旁放神香,对烈士们说:「你们应在下列两办法中选择其一:或是向邪神献祭,或是被投入石灰池中。」
三百人一致表示坚守信德,决不背教,自动投入石灰池中。在沸腾的石灰液中,他们的皮肉一下子就溶化了,分不出那部分是石灰,那部分是烈士的骸骨了,因此这三百位烈士得了「白色烈士」的雅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