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St. Simeon the Stylite)
圣西默盎是西西亚里岛一个牧人的儿子,自幼看守羊群。他十三岁时,在教堂内听到神父讲起耶稣山中圣训的真福八端:「哭泣的人是有福的,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。」这两句话,很受感动。他因不懂这些话的真正意义,就去向一位老者请教,并问他有什麼方法可以获得这些真福。那老者告诉他:「祈祷守斋,克苦牺牲,忍受一切苦难,便是获得真福的不二法门,而最好的方法,莫如离开世俗,隐居修道。」他听这篇训言,就独自跪地,祈求上主光照他的生命,指示应走的途径。他祈告了好久,体力不支,就在地上睡着了。朦胧中,他彷彿在地掘土,挖一深穴,做房屋基础之用,每次他停下休息,就有人嘱他继续往下掘,这样一连四次。接着有人对他说:「这穴深度已够,可以做基础了,任何高大的建筑均能支持。」这神景预示圣人将担任非常伟大的工程。
他立即往附近一座修院,请求打工。他在门外苦候了数天,不进饮食,院长见他意志坚定,收录他为会士。他在院内住了两年,谦逊虔诚,深为众人所钦佩。两年后,他到另一座修院。那时他深愿在克苦肉体方面多下一番苦功,就找了一根粗糙的棕绳,系在腰部,深深扣入人肉。他的衣服,都黏在皮上,这样一连三天,第四天,受创过重,竟晕过去了。他醒来时,院长让他离院,以警戒其他修士今后切勿采用如此不聪明的苦刑。
西默盎就去了另一隐修院。封斋期至,他打算效法耶稣的榜样,守四十日严斋,不进任何饮食。他将这计划告诉一位司铎,这位司铎就给他几块面包和一些清水,供他必要时使用。过了四十天,这位司铎去看他,不由大吃一惊,原来这些面包和水,原封未动,而他僵臥地上如同死人一般。司铎拿海绵醮水,润润他的口唇,并送圣体给他,过了一会儿,才甦醒过来,站起身来,勉强吃了几片菜叶。
以后,圣人的一生,每逢封斋期,都守同样的严斋。据写他传记的作者载德莱说,他每年封斋,初期站着祈祷;稍后,体力不支,就坐着祈祷;末期,无法支持,就躺在地上祈祷。
圣人在这隐修院住了三年,之后,他到山上搭了一个小棚,顶不遮盖,一任日晒雨淋。他为了表示决心,把右臂用铁链系在一块石上。安提阿的副主教见了对他说:「假如一个人有天主的帮助,能坚持到底:这种人为了强制方法是不足取的。」圣人就托人叫一个铁匠来,把铁链砸断。其后,有许多人来拜访他,求他降福。圣人不堪其扰,迁往他处。
他造了石柱,住在柱上,总计他一生在石柱上度了三十载,人称「石柱人」。
石柱顶直径六尺,躺臥很困难。也不设坐椅:他或是蹲着,或是斜倚着,白天往往伏着身体祈祷。他每日向群众讲道两次,但严禁妇女们进入石柱内。
圣人这些苦行,确有天主特别的保佑,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实践的,也不是一般人所应效法的。此外,圣人「成圣」的原因,也不在于这些出众的奇事,而在于他的德行。圣人常苦口婆心,劝众人遵守公义,热心祈祷,并严戒重利盘剥。当时很多外国人(波斯人,亚美尼亚人,依伯利亚人)均为圣人的神蹟或讲道所感化,皈依天主教。罗马皇帝也很器重他的圣德,不惜远道前来,向他请示。按提阿宗主教和其他神长,常到他柱上送圣体给他。四五九年,这位圣人在石柱上弃世升天,享年六十九岁。
圣人的苦行,我们模仿不了,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克苦牺牲精神,发奋努力,修德成圣。
(St. John Nepornucen Neuman)
牛曼于一八一一年三月廿八生于捷克波希米亚。他家六个孩子,他是老三,他在中学学习的时候,就表现出非凡智力。中学毕业以后,一八三一年进入教区修院并在布拉格大学上课,对生物学和天文学很感兴趣。由于政府的干预,推迟了他晋铎的时间,他决定到北美传教区去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