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St. Arnold Janssen)
圣杨生爱诺德是圣言会和圣神婢女传教修女会的会祖。他出生于一八三七年十一月五日于闵斯特教区,下莱因河省的高贺,在十一位兄弟姐妹中排名老二,他父母从小即在他身上灌输对宗教生活的热爱。杨生家有特别的宗教气氛,主日和瞻礼时父亲带着全家人参加弥撒。此外这个家庭特别敬礼天主圣三,每天晚上的家庭祈祷时全家恭读若望福音的序言;「在起初已有圣言,圣言与天主同在,圣言就是天主‧‧‧」(若一,1-18)。
他在一八六一年八月十五日晋升司铎,并被指派在Bocholt的一所中学教自然科学和数学。在那里他以作为一名严格但公正的教师而闻名。由于他对耶稣圣心的深厚热爱,一八六九年他被派为闵斯特教区祈祷善会的主任。他怀着极大的热忱推行这项工作。一八七三年他辞去教师职务, 为了能够更投入于祈祷善会的工作,并且期望能唤醒德国天主教会对传教使命的责任。于是他在一八七四年开始出版「圣心小通讯」,其目的是推动家庭使徒工作,同时也支援国外的传教工作。日后在通讯中他强调陶成传教士的重要性,和建立一个德国传教修会的必要性。
但圣杨生爱诺德神父面临不少的考验和挑战。十九世纪的后半期,德国处于铁血首相俾斯麦 (Bismarck)主政的时代。俾斯麦任德国总理时发起了反教会运动,剥夺教会的行政权和自治权,并且积极地控制人民的宗教生活。历史学家称此战斗为「文化战争」(Kulturkampf)。一八七三年五月德国政府订下所谓的「五月法」;天主教的一切行政不再隶属于罗马教廷而是隶属于国家的法律。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, 可以想像圣杨生爱诺德神父所面临的挑战,但其成立传教修会的心愿却日渐增强,使很多无法继续在他们岗位上工作的神父们可以在传教区工作。
在天主奇妙的安排下,一八七四年五月他遇见来自香港的高主教 (Bishop Giovanni Raimondi),得到了许多的启发;高主教劝他自己建立一个传教修会。最初,圣杨生从未想过自己要建立一个修会,但经过长时间的热诚祈祷后, 他发现这就是天主的旨意,因此他积极地向此目标而行。这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。
当人们知道杨生神父要建立传教修会时,出现了不少的批评。一位副本堂向杨生神父说;「你是个创办修会的好人选!你很固执,你很热心,但你一点都不实际。」另外一个神父说;「他是个疯子。」连圣杨生母校主任也给予批评;「他是只怪鸽子,不爱守纪律,也没有组织的天份。」面对这些批评,杨生神父更依靠天主。在一八七五年九月八日,圣母诞辰瞻礼日,圣言会在贫穷、简陋中于史泰尔正式开幕。当时杨生神父简短的道理证明了他对天主的信赖;「只有天主知道,这件事能否成功。让我们一起实现祂所愿的。如果这事能够成功,我们要感谢天主的恩宠;如果失败了,我们要搥胸,承认我们不配得祂的恩宠。」从此之后,奇蹟就发生了。不久,圣言会就开始快速的发展,在罗马、维也纳和奥地利西部的毕绍夫豪芬建立了分院,并且于一八七九年三月二日派遣两位传教士,圣福若瑟和安治泰主教到中国。
圣杨生神父的确是天主所拣选的人。他不但建立男修会,也另外建立了两个女修会。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八日,圣母始胎无原罪节,与真福施海伦修女建立「圣神婢女传教修女会」。七年后的同一天(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八日),他又创立了「圣神永祷修女会」。这是一个日夜不停祈祷的苦修会,特别为圣言会、圣神传教修女会和为整个教会的传教工作祈祷。
圣杨生的一生, 从他出生到死于一九○九年一月十五日,始终不断地寻找天主的旨意。他所付出的努力现在已结出美好的果实。目前圣言会会士已经超越六千人,于六十三个国家工作。杨生爱诺德于二○○三年十月五日由教宗若望保路二世列为圣人。每年一月十五日(他的死亡日)是他的纪念日。
(Bl. Aloysius Variara)
类斯.华里于1875年1月15日生于意大利亚斯底省的维亚里吉(Viarigi)。他在十二岁(即鲍思高神父去世前四个月)进入都灵华道角庆礼院,首次与鲍思高神父相遇,影响甚深,便决志加入慈幼会。1891年开始初学培育,在真福卢华手中矢发初愿。
他于1894年与在哥伦比亚服务麻疯病人的乌里亚(Michele Unia)神父会面,邀请他到那里服务。十九岁时毅然到哥伦比亚服务,抵达该地一年后,乌里亚神父去世,仍身为修生的华里便接手延续他的工作。廿三岁受祝圣为神父。他以华道角庆礼院的模式,将该痛苦之地转化为喜乐之城,度着深度的灵修生活。作为他们的神师,他察觉到其中一些患上麻疯病的女青年,有意度修道的生活,却没有任何修会愿意收纳她们,甚或接纳麻疯病人的女儿入会,便有意创立一个愿意接纳麻疯病人的修会,将它交讬给耶稣及圣母圣心。